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溪纽、鱼部;溪纽、御韵、丘倨切。

《甲文编》230页《金文编》679页“灋”字偏旁《金文编》348页“𫨱”字偏旁《战文编》321页《说文》104页《睡甲》73页《马王堆》203页《甲金篆》323页

“去”字可能有两个来源。其一,象形字。像盛器,下体之“口”像器,上体之“大”像盖儿,是“凵卢”(𥬔𥰠)一词的象形初文,本义是有盖儿的盛食器(参见“”字条)。其二,从大从口,结构之意不明,词本义未知(学者或视作以“开口”为义的“呿”字初文)。以上二字在商周时代已经混同一形。至西周中期,二元混同的“去”字下体“口”已多省去上横而成“凵”形,至东汉,变作三角形,进而变作“厶”形。“去”字上体的“大”形,在战国楚系文字里中竖讹断,成为上下相叠的两个“人”形,这在秦简及西汉马王堆﹑银雀山简帛中都有表现,但秦后隶变的主流形式是把“大”形变作“土”形。《说文》:“去,人相违也。”违离﹑离开义使用频率高,占据了混同合一的“去”字。《诗·大雅·生民》:“鸟乃去矣,后稷呱矣。”由离开的使动义引申为去掉﹑除去。由离开义还引申为放弃﹑失掉和距离,引申为往,即离开此地而至于彼地。而以盛食器为义的“去”在汉代字书和词书中写作加“竹”标义的“𥬔”,典籍上一般用后起形声字“筥”。《诗·周颂·良耜》:“或来瞻女(汝),载筐及筥,其饷伊黍。”引申为收藏,后来用增从“廾”的“弆”字。另引申为器盖儿,用增从“皿”的“盍”字(参见“”字条)(金国泰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19:29:5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