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 𠧴
字源 𠧴

yǒu喻纽、幽部;以纽、尤韵、以周切。

yōu喻纽、幽部;以纽、尤韵、以周切。

yóu喻纽、幽部;以纽、尤韵、以周切。

《甲文编》301页《金文编》319页《类编》179页《说文》100页《说文》143页《隶辨》387页

象形字。初文像盛装着液体的容器,立式,圆底,上有提梁,器形内多加一个长点,是用液滴形显示所盛液体。“𠧴(逌)”本是独体象形字,但早在商代就已有了增繁形式,先在卣器下增皿形烘托,后又把皿形的底座部分省去,只保留原本像皿身的一条左右上翘的弧线。就以有无这一条弧形底线而分为繁简二形,由商代直到秦汉,都可以见到,但以有底线者居多。这一底线在春秋战国年间写作“”,小篆收笔下引作“󵤈”,汉隶作“”,后来与“𠧟(迺)”相互同化而有“𠃊”﹑“(辶)”两种楷书形式。初文卣形内像液滴的长点在西周时渐讹为“”﹑“土”,战国文字及小篆又讹为“󵬞”,延及汉隶,但后世由行草楷化作“󲙕”。由于上述变化,中古以后的楷书有了出自一源的“𠧪”和“卣”﹑“𠧴”和“𠧠”﹑“𨔟”和“逌”等字,但是,这组字在秦后已经分化异用,“卣”字只写初文表示的本义,名词,“𠧠(逌)”字写其他引申义和假借义。许慎不知“𠧪(卣)”和“𠧴(逌)”本是一字,不知其本义,所以《说文》分收到两部,所解均误(参见“𠧪”字条)。“𠧴”本义是一种盛酒器。西周盂鼎:“易(赐)(汝)chàng一卣。”(赏赐给你一卣香酒)这一意义在典籍上只写作“卣”,旧读u(《唐韵》以周切),又读u(《广韵》又有与久切一读),今只读yǒu。大概是从卣这种容器鼓腹能容的特点引申出宽松﹑舒适自得这样的形容词意义,与“攸”意义相通。《说文》:“𠧴,气行皃(貌)。读若攸。”这一意义读作yōu,在典籍上写作“逌”,不写“卣”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烈侯逌然。”𠧴(逌)”被假借写结构助词,与“所”作用相当。《汉书·地理志上》:“九州逌同。”《书·禹贡》作“九州攸同”。又假借写介词,与“由”相当,读yóu(金国泰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18:53:4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