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 𠩺
字源 𠩺

来纽、之部;来纽、之韵、里之切。

晓纽、之部;晓纽、之韵、许其切。

《甲文编》140~141页《金文编》220页《古文典》2页《楚系简帛》273页《说文》69页

初为会意字。商代甲骨文最先盖从攴从,为手持棒类击打禾稼状。后为突出脱粒收实,复加(人)形以表籽仁﹑籽实。后又出现异体作从攴从来(麦子之象)从人,由于来与𠩺同为之韵,所以此异体也就成为会意兼形声字。不过西周传承的仍是前代的会意字,只是被击打的禾稼已由成为(未),有的又增加表意偏旁贝。战国楚文字保存了来声和贝旁,传承商代已出现的人讹作厂hǎn。《说文》整理作从攴从厂未声,属于理据重构。隶变后楷书作𠩺,是小篆的笔势变化。本义当为获麦之喜,引申有福祉义,为釐(《说文》训家福)之初文。引申指赏赐。辛鼎:“多友𬥦辛。”金文用作人名。师㝨簋器盖有𠩺,器文作𬥦,即“㠱𠩺”其人。以上读。《说文》所训本义为坼,即裂开﹑裂纹,盖假借义,读。通“”,福。克鼎:“易(赐)𬥦无彊(疆)。”甲骨文﹑金文𠩺𠭰,《说文》训引)﹑釐初为一字,后分化为三,來(与人)下有又或廾者后为𠭰,无声旁者后加“里”为声而成釐。参“𠭰”﹑“”字条。(张标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17:58: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