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文编》283页《郭店》75页《说文》89页《甲金篆》267页
形声字。准备饭食谓之“膳”。西周时字只作“善”,东周开始追加“肉”旁而成为形声字“膳”,汉时字或作“饍”,从食,善声。《说文》:“膳,具食也。从肉,善声。”段玉裁注:“具者,供置也,欲善其事也。”西周小克鼎:“王命善夫舍令于成周。”“善夫”即膳夫,为职官名。“善”本从羊,从二“言”,晚周省去一“言”,隶变楷化后作“善”。具食含进献之事,故“膳”有进献食物之义。《仪礼·公食大夫礼》:“宰夫膳稻于粱西。”郑玄注:“膳,犹进也。”又用作烹调义。《周礼·天官·庖人》:“春行羔豚,膳膏香。”“膳”作名词多用其饭食义,一般指肉食类美食。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:“掌王之食饮膳羞。”郑玄注:“膳,牲肉也。”《礼记·玉藻》:“膳于君。”郑玄注:“膳,美食也。”战国齐侯敦:“齐侯乍(作)……孟姜善(膳)敦。”“善敦”即膳食所用之敦。(严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