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汉语字形表》117页《金文编》205页《说文》66页《篆隶表》203页《类编》413页《睡甲》44页《战文编》189页《汉印徵》卷3,18页
初为会意字。甲骨文从戈刺目,戈为兵器之象,竖目为仆隶之象,二者结合会臧获(对奴婢的贱称)﹑隶人意。“𦣣”虽是最早出现的臧字,但不是最具代表性﹑后来成为主流写法的臧字。爿(chuáng)当是臧字的远源﹑初文﹑声首,它在甲骨文中也已出现,是床的象形字。后来它与形旁戈结合成为从戈爿声的形声字戕,是最早的臧字。其之所以从戈,盖源于臧获多为战俘。其字虽见于春秋,实际出现应早得多,西周时有从口戕声的臧字出现(加口盖取意于随意指令),可以证明戕在西周甚至更早的时段内存在。戕字应出现在之前。春秋时还有一个繁体,即在字上又加形旁攴(盖取意于对臧获可任意鞭挞)。作为小篆正体的从臣戕声的臧字是这时出现的,即《说文》籀文。其所以不用口﹑攴而以臣为形旁,可能受到甲骨文会意字𦣣的影响,甚至可以说是以爿或戕对𦣣的声化改造。籀文臧字臣下的,非“上”字,当是饰笔,后世多作-。进入战国时代,主要有三种结构的臧字并存:(一)从臣戕声,臣下多有饰笔一,秦系文字巧妙地将爿﹑臣结合,“共用”一个竖笔,简写作,是为主流。(二)从臣爿声,这可以看作臣与爿两个构件的整合,犹如春秋时戕的整合;也可以看作是对会意字𦣣的声化改造。爿之作𤕪﹑,乃爿之异体或繁化。(三)从口戕声,是对西周春秋以来此种结构的延续,包山楚简大量使用,有的繁化加土或立旁。《说文》从主流结构厘定后,非主流的两种结构遂遁迹。隶变时波动很小,只发生在爿构件的“床腿”保存与否﹑臣下的饰笔(一或二)保存与否。楷书作臧,主要是小篆的笔势变化。本义臧获﹑奴仆。汉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“臧获婢妾,犹能引决。”《说文》训臧为“善”,乃引申义,臧获多为战俘﹑刑徒类,不敢骄横,自然良善。㠱伯𪾔:“庆其以臧。”亦引申指好﹑成功等。以上读zāng。通“藏”,收藏,读cáng。秦律之“臧律”即“藏律”,即关于府藏﹑储存的法律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五十二病方》:“裹以韦臧。”通“葬”,埋葬。《易·系辞》:“古之臧者,厚衣之以薪。”亦指库藏﹑宝藏﹑矿藏等。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宫室苑囿府库之臧已侈。”以上读zàng。通“脏”,指赃款赃物等。睡虎地秦墓竹简《法律答问》:“其得,坐臧为盗。”(如果捉到他,按赃物作为偷盗)通“庄”,庄重。郭店楚简《穷达以时》:“(孙叔)出为命(令)尹,堣(遇)楚臧也。”通“戕”,害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周易》:“从或臧之,凶。”(张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