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ào匣纽、宵部;匣纽、号韵、胡倒切。
háo匣纽、宵部;匣纽、豪韵、胡刀切。
《古文典》287页《楚系简帛》386页《甲金篆》307页“號”字偏旁《说文》101页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尉缭子》486简《甲金篆》307页
形声字。从口,丂声。今见最早的“号”字是在战国早期的楚系文字,所见或增饰画而作“”﹑“”等形,或省去“丂”上横画而作“”形。秦汉时期,其声符有“”“丂”两种笔势。后世楷书从小篆作“号”。在宋代以来的通俗小说刻本中,“号”字使用已较普遍。现规定以“号”为“號”的简化字。《说文》:“号,痛声(即大声哭)。”此义应读háo,这在典籍上都写作“號”,出土文献可见“号”有称谓义和号令义,应读hào。战国早期曾侯乙编钟:“妥(蕤ruí)宾之才(在)楚号为坪皇。”(音乐蕤宾律在楚国称为坪皇)银雀山汉墓竹简《尉缭子》486简:“发号出令。”这两种意义在传世典籍上都写作“號”。(金国泰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