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类编》304页《战文编》35页《说文》24页《篆隶表》51页
形声字。从艸,盍声。“盖”字从春秋文字开始一直到小篆形体上变化不大,但在汉代又产生一种俗体,是将上部所从之“艸”旁及中间所从之“去”旁省讹为“𦍌”形,这种俗体为今天简化字所本。本义是指盖屋的茅苫。《说文》:“盖,苫也。”引申之亦可泛指用白茅等编织的覆盖物。《尔雅·释器》:“白盖谓之苫。”郭璞注:“白茅苫也,今江东呼为盖。”又可指搭盖。如:盖房。又可指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。如锅盖﹑车盖。《礼记·少仪》:“器则执盖。”《淮南子·原道》:“故以天为盖,则无不覆也;以地为舆,则无不载也。”(白于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