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金文编》824页《战文编》815页《四版校补》140页《四版校补》141页《战文编》815页《说文》266页《篆隶表》897页
会意字。西周金文“戟”字从戈﹑从肉,会戟内边缘有刃之意。所从“肉”或讹作“目”,或讹作“夕”。战国文字“𢧢”字有多种异体。一种从戈﹑丯声作𫻩。晋系文字“戈”“丯”笔画共用,形体发生讹变,不易辨认。楚系文字“丯”之左方或加“
”形饰笔。齐文字或赘加义符“金”。一种从金﹑丯声,省“戈”。晋系文字“戟”或从“戈”﹑从“㫃”,或从“𫻩”﹑从“㫃”。还有一种异体是从“戈”﹑从“倝”。“倝”﹑“戈”或共用一横笔和一竖笔作
。秦文字从“戈”﹑从“倝”,为《说文》篆文所本。马王堆汉简“戟”字作
,为戟字所本。本义是古兵器名。戈属,长柄,顶端有直刃,旁边有横刃,可以直刺和横击。《说文》:“戟,有枝兵也。从戈﹑倝。《周礼》:‘戟长丈六尺。’读若棘。”子禾子戟:“子禾子左造戟。”《左传·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或以戟钩之,断肘而死。”《玺汇》2373“戟粱”之“戟”,读为“棘”,姓氏。(徐在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