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说文》171页《甲金篆》583页
形声字。从衣,保(古文保,参见保字条)省声。外形内声。字形以《说文》小篆和汉印所见最古。隶变平直笔划,意符“衣”失去象形性,但仍保持外形内声的形声结构。楷书作襃,后来又把衣形中的“
”换作“保”。《说文》:“襃,衣博裾。”本义是指衣襟宽大。《汉书·隽不疑传》:“褒衣宽带,盛服至门上谒”是其用。引申为广大。《淮南子·主术》:“一人被之而不褒,万人蒙之而不褊。”高诱注:“褒,大;褊,小也。”天子按臣下的等级﹑功劳赏赐给臣下的礼服称褒衣。《礼记·杂记上》:“内子以鞠衣﹑褒衣﹑素沙。”郑玄注:“褒衣者,始为命妇见加赐之衣也。”又,《礼记·杂记》:“诸侯以褒衣。”郑玄注:“褒衣,亦始命为诸侯及朝觐见加赐之衣也。”由此又引申为上对下的褒奖﹑褒扬。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曷谓称字?褒之也。”《汉书·张安世传》:“帝初即位,褒赏大臣。”这种意义成为后世常用义。(董莲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