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53页《篆隶表》158页
形声字。从言,乇声。《说文》:“託,寄也。”“託”有寄托之义。《方言》卷二:“凡寄为托。”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:“凡人所生者也,所托者神也。”引申出托付﹑请托﹑委托之义。《论语·泰伯》:“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。”又引申出以言语委事于人之义。《汉书·何武传》:“欲除吏,先为科例以防请托。”简化字中,“託”﹑“托”归并为一字,但古时二者并非一字,“托”为宋代以后的后起字,义为“以手托物”。段玉裁注:“(‘託’)与人部‘侂’音义皆同。”此说似不可信。《说文·人部》:“侂,寄也。从人,㡯声。㡯,古文宅。”以此看来,“侂”应为“侘”,乃今“侘傺”之“侘”。“侂”﹑“託”音同或音近,应为通假关系。“託”音与“侘”﹑“詫”﹑“宅”﹑“吒”﹑“咤”皆相同或相近,且在古文献中又常常通用,但以此来说这些字全为一字异体,恐不妥当。(孙伟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