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类编》364页《金文编》214页《楚系简帛》265页《说文》68页
形声字。从攴,旱声。形旁攴为手持器械之象,表示𢽎字的本义与治事有关;声旁旱为从日干声的形声字,于𢽎字表声,旱与𢽎同为匣纽元部。𢽎的远源﹑声首是干,近源﹑准声首盖旱。干见于殷商及西周甲骨文﹑金文,为猎具之象,起初它曾兼表过许多干声的形声字,也兼表过旱声的𢧀与𢽎。《周礼·春官·叙官》“司干”,孙诒让读“𢧀”,毛公鼎“以乃族干吾(御)王身”读𢽎,后来为𢽎造专字分化出来。𢽎字最早出现于战国,时为从攴干声,当时没有见到旱声的𢽎字。《说文》厘定为旱声,可以看作是同韵偏旁的更替(干字原有一定表意作用,易为旱则无)。楷书作𢽎,是小篆笔势变化的结果。本义是捍卫。大鼎:“王乎(呼)善夫召大以氒(厥)友入攼。”《说文》训“止”,即救助一方﹑制止另一方之侵犯,盖引申义。以上读hàn。同“𢼔”,击,读hě。通“扞”(捍),捍卫。《书·文侯之命》:“扞我于艰。”《说文》引作“𢽎”。(张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