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ào定纽、宵部;澄纽、小韵、治小切。
《甲骨文字典》1215﹑1225页《金文编》1254页“姚”字偏旁《说文》70页《四声韵》44页《楚系简帛》282页《汉印徵》卷3,22页《古文典》311页《隶辨》413页
会意字。商代甲骨文从北(二人相背)从水,是逃与洮的初文与本字。由于兆与涉形相近,有共同的(河流之象);义相关,一从二人,一从二止(趾);音相近,兆为定纽,涉为禅纽,舌音准旁纽。故在西周时,有的古文字偏旁(如姚字)以涉代兆,但恐怕不能看作兆字发展的主流。因为到了战国时代,只有少量的字以涉为兆,绝大多数的字是在商代结构基础上的发展。《说文》古文作,中间一笔为河流,两旁的与为北之演变;当时的﹑﹑等是与《说文》古文同类的演变。包山楚简的河流由一条变为两条,各有二人在其内,作﹑则为楷书兆的出现奠定了基础。隶变时,多数从《说文》古文,一水居中,两旁各一人,楷书作,俗体。正体则隶变作兆。对于魏晋到唐代兆字的发展,可见下面的演进图谱(材料出《碑别字新编》):
《说文》本义为兆纹,引申指预兆﹑兆头。《荀子·王制》:“相阴阳,占祲兆,钻龟陈卦。”杨倞注:“兆,萌兆,谓望其云物知岁之吉凶也。”马王堆汉墓帛书《缪和》:“其始梦(萌)兆而亟见之者也。”古亦借“”为之。郭店楚简《老子》甲本:“丌(其)未也,易𢘃(谋)也。”通“垗”,墓地。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有“兆域图”。通“頫”(fǔ),低头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易之义》:“浮首兆下。”(张标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