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dēng端纽、蒸部;端纽、登韵、都滕切。

《甲文编》221~222页《金文编》330页《金文编》85页《说文》102页

会意字。其初文是商代甲骨文中的等字,像双手捧豆以献祭之事,或增从米(米形或简作“”形),以明进献之物。殷商从米的“󶙮”字在西周早期和中期的金文中都有继承。西周及春秋也有不从米的“󶌩”字,专写国名,典籍作“鄧”。小篆“𧯭(豋)”字从肉,是祭祀用牲肉的反映,其字是“󶌩”字增形或“󶙮”字换形。楷书“𧯭”或写作“豋”,是把“廾(𠬞)”形移至上部,“”与“”笔画共用的简写形式。本义是登祭,即烝祭,荐新之祭,进献新获谷物的祭祀。《合集》235:“贞:󶌩黍?勿󶌩黍?”(贞问:用黍子献祭吗?不用黍子献祭吗?)30977:“其󶌩新鬯,叀(惟)二牛用?”(要拿新酿的鬯酒献祭,用两头牛做牲行吗?)先秦典籍假借“烝”“蒸”或“登”写这一意义。《书·洛诰》:“戊辰,王在新邑,烝祭岁。”《尔雅·释天》:“冬祭曰烝。”郭璞注:“进品物也。”由本义引申为祭祀用器。《说文》:“𧯭(豋),礼器也。”(金国泰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18:57: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