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ǐ书纽、脂部;书纽、纸韵、施是切。
《甲文编》388页《甲文编》389页《金文编》668页《甲金篆》657页《类编》196页《说文》194页《古玺》242页《包山》151页《睡甲》149页《篆隶表》671页
象形字。像猪形,头尾四足具备。从字形上看,将字形1表示腹部轮廓的一笔或省去,头部再略加变化,就成为。西周以后的字形均从这种简省的写法发展而来。金文字形跟甲骨文字形相比,主要的变化就是表示尾部的一笔不再由背部延伸而来,而是与之相交,写作。战国楚系文字的豕字写作,还可隐约看出跟金文字形的联系,而其后的写法,如字形10和11,就与金文字形相去较远。战国文字中豕的另外一种写法是,跟金文字形相比,变化主要在于头部。实际是将金文第一笔的斜笔变作折笔,而第二笔变作直笔,第三笔与第二笔相交。汉隶的字形当从此发展而来。字形5(石鼓文)和7(《说文》小篆)则可以看作代表秦系文字的规范写法,后代的楷书字形与秦系字形是一脉相承的。本义为猪,一种动物。《书·召诰》:“越翼日戊午,乃社于新邑,牛一,羊一,豕一。”《汉书·公孙弘卜式等传赞》:“公孙弘﹑卜式﹑兒宽皆以鸿渐之翼困于燕爵,远迹羊豕之间。”《方言》卷八:“猪……关东西或谓之彘,或谓之豕。”(孟蓬生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