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包山》151页《说文》197页《甲金篆》658页
形声字。从豕,𢍏声。战国楚系文字中字形由上下结构变为左右结构,汉隶和楷书文字则上承小篆,保持了上下结构。字跟小篆字形相比,除了字形结构不同外,声旁也有了变化,应该分析为从豕,声。此字本义为以谷物圈养牲畜。《说文》:“豢,以谷圈养豕也。”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夫豢豕为酒,非以为祸也。”郑玄注:“以谷食犬豕曰豢。”引申为食谷的牲畜,跟“刍”(食草的牲畜)相对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是月也,乃命宰祝循行牺牲,视全具,案刍豢,瞻肥瘠。”郑玄注:“养牛羊曰刍,犬豕曰豢。”孔颖达疏:“食草曰刍,食谷曰豢。”引申为食谷动物的肉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故聘义之悦我心,犹刍豢之悦我口。”又从本义引申为供养。《荀子·荣辱》:“豢之而俞瘠者,交也。”王先谦集解:“以利交者,利尽则绝,故曰豢养之而愈瘠也。”唐刘禹锡《海阳湖别浩初师并引》:“而里中儿贤适与浩初比者,婴冠带,豢妻子,吏得以乘陵之。”(孟蓬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