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ù见纽、幽部;见纽、宥韵、居祐切。
guǐ见纽、幽部;见纽、旨韵、居洧切。
《甲文编》132页《类编》263页《古文典》168页《说文》66页
会意字。殷商甲骨文从皀(xiāng),从殳。皀作﹑﹑等形,食器之象(𣪘之初文);殳作﹑﹑等形,手持匕柶取食状,二者结合会食器意。到西周时,主要分化为两种结构:一种是顺承商代结构,基本上没变化,个别字加了宀旁,但没有取得主流地位;另一种是食器的上方有衍生物,使食器作﹑或状,当是食器的变体。到战国时,前种结构主要是食器加盖作﹑﹑﹑等状。《说文》对此未加收录,楷书据古文字笔势化作𣪘。后种结构在战国时亦同前代,《说文》收录后整理作𠧢(zhuān,古文叀),隶变后楷书作㲃。𣪘是簋的异体(簋是从皀从皿从竹的会意字),本义是古代祭祀宾享时盛黍稷的器皿。令𣪘:“用乍(作)丁公宝𣪘。”甲骨文用作杀牲以祭的方法。《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》1.231:“又𣪘羌,王受又?”(拿羌俘进行侑祭﹑𣪘祭,王会得到福佑吗?)又用作地名。《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》4462:“田(畋)𣪘,𠦒(bān)?”(在𣪘打猎,会有擒获吗?)以上读guǐ。又读jiù。通“就”,即。谏𣪘:“王各(格)大室,𣪘位。”通“舅”。齐侯壶:“齐侯女雷㣇(聿)丧其𣪘。”𣪘,俗亦作𣪕,《现代汉语规范字典》以𣪘为正体。㲃与𣪘为异体,《说文》训其本义为“揉曲”,但文献鲜见用例。参“簋”字条。(张标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