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金篆》296页《金文编》308页《商周青铜器铭文选(四)》359页《说文》99页《战文编》298页《隶辨》405页《甲金篆》296页《马王堆》190页
会意字。初文从廾(双手),从册,会捧读典册之意。在殷商时期,以形象会意的“典”字有在册形下﹑双手形之间加平行两短横为饰笔的形式,有的把双手省作一手形。西周时代,完全省去了双手形,册下的双横变为“”形,而这时的“册”字已有在竖笔(像单根竹简)上端加圆形饰点的,写作(参见“册”字条)。因此,战国的典字样式,实际上在西周或春秋就已存在,只是现今尚未发现这种形式的早期材料。“典”字中的“册”形竖笔上端的两个圆点受全字词义影响,至春秋时期有演变成“竹”头的,所以《说文》说“古文‘典’从竹”。战国时代,也还有保留上部两个圆点的形式,或把圆点变成短横。秦隶开始把“册”形左右两条边竖的上端截去,与上部长横接连成“”形,中间只留两条高出的竖线,并把“册”下一横变成长横,为汉隶和楷书继承。“典”本义是典册﹑典籍,指有垂范价值的重要文献书籍。《说文》:“典,五帝之书也。庄都说:‘典,大册也。’”殷商卜辞有“工(贡)典”,即在祭祀时贡献典册给神灵。《书·多士》:“惟殷先人,有册有典。”典籍的内容是要人们信奉遵守的,因此引申为常道﹑准则。《仪礼·士昏礼》:“吾子顺先典。”进而引申出制度﹑法律义,又引申为礼节﹑仪式和典礼。由典籍本义还引申出典故﹑故事义,由此引申出典雅﹑古朴﹑不俗义。由准则义引申出动词主持﹑掌管义,也引申出抵押﹑典当(dàng)义及与之相关的抵押物义﹑当铺义。(金国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