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貞 |
字源 | 形声字。殷商甲骨文作从卜,鼎声。形旁卜像兆坼纵横,表示贞字本义与卜兆有关。声旁鼎为食器之象,于贞表音,贞与鼎同为端纽耕部。鼎为贞的源头﹑声首与初文。甲骨文中鼎字大量地被借用作贞,其前辞的固定格式“某某卜某贞”﹑“某某卜贞”﹑“某某卜,在某贞”等都离不开贞,后来才为造专字鼑。《说文》所谓“籀文以鼎为贞”正反映了古初借用﹑后来分化的事实。鼑字最先见于商代,就是在鼎上加上形旁卜,此后西周甲骨文﹑金文﹑春秋金文都接受了此种结构。战国时主流结构的最大变化是声旁鼎远离象形,简化,由原来的鼎声变成鼎省声。声旁鼎演变的大致轨迹是:————,即由鼎变贝,贝就是鼎声之省。非主流变化也是在这种演变大势下进行的。鼎或作﹑﹑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