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 𤾕
字源 𤾕

透纽、脂部;透纽、霁韵、他计切。

《甲金篆》724页《说文》216页

会意字。以字形2为准,本作二“立”,一高一低,表示废除旧的﹑更换新的。此字多有讹变。高低二“立”,或变为二“欠”﹑二“先”﹑二“夫”,或变为平列二“立”而下部增加分化符号。古文字中常以“口”形或其变形为分化符号。因“替”字二“立”等平列易混同“並”等,所以也用“口”形或其变形为分化符号,有“甘”﹑“曰”﹑“白”(《说文》“自”的或体字,按《说文》,“替”字从“白”为声符)。本义为废除﹑更换。《说文》:“𤾕,废一偏下也。”段玉裁注改作:“𤾕,废也,一偏下也。”《玉篇·立部》:“𤾕,废也,今作替。”《书·大诰》:“予惟小子,不敢替上帝命。”孔传:“替,废也。”由废除引申为停止﹑消亡,又为衰落﹑衰败,又为松弛﹑懈怠;由更换引申为代替﹑代理;又假借用为介词,引进动作的受益者,相当于“为”“给”。小篆作上“竝”﹑下“白”(“自”的或体),或作上“竝”﹑下“曰”(与“白”形近),或作上“兟”﹑下“曰”;隶楷文字由《说文》或体演变而来,写作“替”。“替”的古文易与“普”(从日,並声)相混淆,需注意分辨。(郭小武 叶青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8/15 1:42: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