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文编》922页《说文》299页《战文编》924页《篆隶表》1015页
会意字。《说文》:“処,止也,得几而止,从几从夂。處,処或从虍声。”段玉裁注:“人遇几而止,引申之为凡凥处之字。”西周金文井𡚬钟:“宪宪圣爽,疐处于宗室。”臣谏簋:“诞令臣谏以□□亚旅处于𬨂。”墙盘:“静幽高祖,在微霝处。”《诗·小雅·采薇》:“王事靡盬,不遑启处。”郑笺:处,犹居也。《诗·大雅·桑柔》:“自西徂东,靡所定处。”《诗》中凡毛传训“止”者,皆应训“居”。上引西周金文的处字皆用为居处之意。这些西周金文和西周文献的用法可证处字的本义为居处之义。处字西周金文的形体从“”从几,形可以认为是虍字之繁,也可以认为“人”形与“虍”形的合体。因此,西周金文的处字可以认为是从人从止(倒止)从几虍声。这一形体当为处字最早的形体,并为《说文》或体及后来典籍继承。在战国时代处字已经简化为从几虍声的字,《说文》篆文“処”当是省掉虍声的形体。汉代隶书的写法是简体“処”形体讹变。(周宝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