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金文编》289页《说文》91页《睡甲》64页《汉印徵》卷4,16页《甲金篆》277页
形声字。从刀,辡声。本义指判别﹑分辨。《说文》:“辧,判也。”桂馥义证:“辧,隶作辨。”《易·同人》:“君子以族类辨物。”由判别义引申,“辨”可用表床足与床身分辨处。《易·剥》:“剥床以辨。”孔颖达正义:“谓床身之下,床足之上,足与床身分辨之处也。”亦可用作古代土地面积单位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井衍沃。”孔颖达疏引贾逵曰:“京陵之地,九夫为辨,七辨而当一井也。”辨也可引申为辨认﹑明察﹑确定﹑辩论诸义。用为辩论义时,辨读若“辩”。《荀子·正名》:“实不喻,然后命;命不喻,然后期;期不喻,然后说;说不喻,然后辨。”此外,辨亦可读若“徧”,周遍义。《易·系辞下》:“《复》,小而辨于物。”上述意义的“辨”均读为biàn。辨还有治理﹑具备等义,读为bàn。《荀子·议兵》:“城郭不辨。”杨倞注:“辨,治也,或音辦。”《周礼·考工记·序官》:“或审曲面执,以饬五材,以辨民器。”郑玄注:“辨,犹具也。”辨也有贬卑义,音biǎn。《礼记·玉藻》:“立容辨卑,无谄。”郑玄注:“辨,读为贬,自贬卑,谓磬折也。”还有皮革中断之义,音piàn。《尔雅·释器》:“革中绝谓之辨。”(章秀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