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石典》185页《合集》33033《包山》63页《说文》91页《甲金篆》273页
象形字。本像刀器之形,甲骨文习省去的刃部曲形线条而为“刀”字的象征符号,为后世文字所本。汉隶又或把表刀背部的笔画写成一平笔,而为今字所本。“刀”字可用指兵器,也可指切﹑割﹑砍削的工具。《包山楚简》144:“小人取怆之刀。”《说文》:“刀,兵也。”《诗·大雅·公刘》:“何以舟之?维玉及瑶,鞞琫容刀。”毛传:“容刀,言有武事也。”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良庖岁更刀,割也。”由兵器名引申为用兵征伐。《合集》20349:“今八月刀?”我国古代一种钱币,因其形状如刀,故称“刀”。《中国历代货币大系》3794:“𨟭冶齐刀。”《荀子·富国》:“厚刀布之敛以夺之财。”而《中山》2“一石三百丗九刀”则表重量单位,疑与刀币有关。古文献中的“刀”还可假指小船。《诗·卫风·河广》:“谁谓河广?曾不容刀。”这个意义后写作“舠”。“刀”也可假为量词,纸一百张为一刀。明沈榜《宛署杂记·乡试》:“包裹纸十刀。”在殷墟卜辞中,“刀”常常假为方国名或族地名,读为“召”。《合集》33033:“癸卯卜:刀方其出?”(章秀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