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四声韵》65页《说文》92页
形声字。从刀,坐声。本义指折损﹑摧折。《说文》:“剉,折伤也。”《吕氏春秋·必己》:“廉则剉。”这个意义后又写作“挫”。剉可指用锉刀磋磨。《玉篇·刀部》:“剉。去芒角也。”这种意义后又作“锉”。可引申为砍﹑铡碎义。《玉篇》:“剉,斫也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贤媛》:“剉诸荐以为马草。”又可引申为饲料义。汉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夫斫剉养马,妻给水﹑除粪﹑洒扫。”这种意义上的剉读若“莝”。新中国成立后整理汉字时,“剉”被作为异体并入“锉”字之中。(章秀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