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ōng端纽、冬部;知纽、东韵、陟弓切。
zhòng端纽、冬部;知纽、送韵、陟仲切。
《甲文编》17页《金文编》28页《战文编》21页《说文》14页《篆隶表》28页
象形字。“中”字甲骨文作“”或“”(古文字正反每无别),旗旒之象形。西周文字承袭甲骨文作“”,变化不大。战国文字则将象征旗旒之形的部分变为直笔作“”,或省减为“”﹑“”,战国燕系文字则进而讹省为“”形。秦代文字则将象征旗旒的部分完全省略,并将中间之“”或“”讹变为“”形。汉代文字作“”,沿袭至今。本像旗旒之形。甲骨文常见“立中,亡风”的辞句,意指竖立“中”这种带旒之旗,来测定风向。“中”字古又有内﹑里之义。《说文》:“中,内也。”《周礼·考工记·匠人》:“国中九经九纬。”郑玄注:“国中,城内也。”又可指方位的中央。汉贾谊《新书·属远》:“古者天子地方千里,中之而为都。”又可指半,一半。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中道而返。”又可指中介﹑媒介。《说苑·尊贤》:“士不中而见,女无媒而嫁。”这些用法的“中”今天读zhōng。“中”字古又有得当﹑符合之义。《广韵·送韵》:“中,当也。”《荀子·赋篇》:“圆者中规,方者中矩。”又可指射中目标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百发而百中之。”还可当陷害﹑中伤讲。《汉书·何武传》:“显怒,欲以吏事中商。”(显﹑商:人名)这些用法的“中”今读zhòng。(白于蓝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