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ān端纽、元部;端纽、寒韵、都寒切。
《甲文编》232页《金文编》349页《包山》76页《说文》106页《睡甲》74页《马王堆》203页《隶辨》155页
象形字。像竹筒里盛放着朱砂形。字形中间的点画,表示朱砂,为了表意明确,用盛朱砂的竹筒形烘托。“丹”字从殷商甲骨文至小篆没有明显变化,两条横线夹在两条竖线间,竖线上下都长出于横线。至秦简,竖线高出部分已不明显,与顶横近于平齐,汉隶发展为顶横右端折转向下,连接右竖而成为一笔,写作“”(《说文》古文与此形颠倒相对,变化道理近似,只是变化在底部),原来居下位的长横又向两边延伸,穿透左右竖线,全字演变成“丹”形。楷书把内部短画或横点变作斜点。《说文》:“丹,巴﹑越之赤石也。”说丹是西南地区出产的朱砂。“丹”本义就是朱砂。西周庚嬴卣:“易(赐)贝十朋,又丹一。”(王赏赐庚嬴二十串贝,又赏赐一管朱砂)引申为朱红色。因道家炼药多用朱砂,所以引申出道家炼制出的药物一义。(金国泰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