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zhī章纽、之部;章纽、之韵、止而切。

《汉语字形表》233页《郭店》96页《包山》91页《篆隶表》401页《睡甲》91页《说文》127页《玉篇之部》

会意字。商代文字从(止,像足形。参见止部“”字条)﹑从󲴲(代表某地)形向前,表示人离此地往他处而去。所从“止”旁,后讹变为“屮”。秦代文字有两种写法:一作(字形8)󵚇(字形10),后演变为楷书“㞢”(今仅见于偏旁,如“蚩”从虫﹑㞢声);一作(字形9),后演变为楷书“之”。本义是往,到……去。《尔雅·释诂上》:“之,往也。”《诗·卫风·伯兮》:“自伯之东,首如飞蓬。”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齐闵王将之鲁。”引申为至。《诗·鄘风·柏舟》:“之死矢靡它。”(矢:通“”。靡它:没有别的心思)“之”多用于假借义,较常见的有:1.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这”。《诗·邶风·燕燕》:“之子于归,远送于野。”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之二虫又何知?”2.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“他(她﹑它)”。《诗·周南·关雎》:“窈窕淑女,寤寐求之。”《荀子·天论》:“从天而颂之,孰与制天命而用之?”3.助词,相当于“的”。《诗·召南·何彼秾矣》:“平王之孙,齐侯之子。”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以子之矛,陷子之盾,何如?”(冀小军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10 4:00: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