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汉语字形表》561页《类编》503页《篆隶表》1064页《说文》311页《篆隶表》1065页
象形字。甲骨文像人提携一物,后省人形,战国时期或加人形,后隶变作“以”;或加“口”符,即《说文》小篆。该字中有提携﹑致送﹑使用义,如《小屯·殷虚文字丙编》42:“兴方以羌自上甲至下乙。”《楚辞·九章·涉江》:“忠不必用兮,贤不必以。”“以”又虚化为介词。由使﹑用义虚化为对事物的处置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用”“把”“拿”。《诗·卫风·木瓜》:“投我以木瓜,报之以琼琚。”由依仗义虚化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凭依,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“依”“按”“凭”。《易·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”“以”由率领义引申为“及”“连及”义。《易·小畜》:“富以其邻。”后虚化为连词,主要用以表示并列关系,相当于“和”“而”。汉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“文必丽以好,言必辩以巧。”(李义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