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影纽、缉部;影纽、缉韵、於汲切。

《甲文编》280页《金文编》441页《楚系简帛》529﹑526页《说文》131页《金文续编》142页《篆隶表》424页《先秦货币》84页《睡甲》98页《篆隶表》423页

会意字。初文从󱈥(口),从(卪)。其中“口”字表示城市,而下面的“卪”字表示跪坐臣服的人,有城有人,这就是“邑”。《释名·释州国》云:“邑,……邑人聚会之称也。”所以“邑”字的造字本义就是指城市及其居民。后来字形逐渐演变,表示“城市”的“口”由方到圆,表示跪坐臣服的“人”也变成了“卪”,渐渐失去了其造字本义。甲骨文:“庚午卜,丙贞:王作邑,帝若?八月。”(《合集》14201)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:“四井为邑,邑方三里。”这都已经是后世的创制了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。”这就是“小邑”了。《说文》:“邑,国也。先王之制,尊卑有大小。”这里所说的“国”是狭义的“国”,也就是“邑”字的引申义。古代国家一般规模较小,国家往往同时就是城市,甲骨文中屡见“大邑商”,《书》中作“天邑商”,也就是“大国商”的意思,与此相对的是“小邦周”。这是在“国家”意义上使用的“邑”的概念。(王志平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21:58:1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