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甲金篆》709页《说文》213页
形声字。从大,于声。甲骨文作左“于”﹑右“大”;金文或作上“大”﹑下“于”,或作上“大”﹑下“
”或“
”(“于”字异体);小篆演变成上“大”﹑下“亏”(“于”的变形字);隶楷文字由小篆演变而来。本义为奢侈﹑张大,读作kuā。《说文》:“夸,奢也。”《荀子·仲尼》:“主疏远之,则全一而不倍(通‘背’);主损拙(通‘黜’)之,则恐惧而不怨,贵而不为夸。”杨倞注:“夸,奢侈也。”由奢侈﹑张大引申为夸张﹑夸大﹑浮夸﹑炫耀等义,又引申为赞美﹑赞赏等义,又引申为美好。“夸”的夸大﹑炫耀﹑赞美﹑赞赏等引申义后来也写作从“言”﹑“夸”声的“誇”,“夸”﹑“誇”两字通用,现代汉字简化时,“誇”仍简化为“夸”。“夸”又读为kuà,表示兼有﹑跨越的意思,这一意义后来写作“跨”。与“夸”的这一意义相联系,或以为“夸”为“胯”本字,所从“大”特显张开的两腿,从“于”为声符。(郭小武 叶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