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duó定纽、月部;定纽、末韵、徒活切。

duì定纽、月部;定纽、泰韵、杜外切。

《金文编》259页《睡甲》54页《汗简》9页《说文》77页《篆隶表》241页《银雀山》135页

会意字。西周金文作从又﹑从衣﹑从雀,像手从衣内把小鸟雀夺取过来。后形有所省变(如省略雀上之“小”为两点,。至战国时,《汗简》所代表的成为后来的主流结构,即从又﹑从隹﹑从隶化的大(作,是衣与雀上之小综合变化的结果)。秦简或从《汗简》,只是大的下部与隹的上部作“共用”,又字上方多出一个饰笔;或从西周结构,并加以微调,衣的上下两部分远远分离作,又作寸(属于形义皆近偏旁的更替)。《说文》依准《汗简》厘定为从又﹑从奞(把“大”与“隹”两个构件合并为一个字),这是理据重构。许氏所谓“手持隹,失之也”,与古初造意已有离违。隶变时,主流结构从《说文》,只是“又”作“寸”,楷书作奪,简化作夺。采取的是“取其轮廓”的方法,始见于明代的官府文书档案《兵科抄出》。非主流结构主要表现为构件“大”的写法不固定,作等。魏晋以降,碑刻中尚出现以下俗体:等,并未进入主流结构。本义是夺取。敔簋:“夺孚(俘)人四百。”引申指遗漏﹑脱落。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岂可以漏夺名籍。”引申指失误。《书·舜典》:“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。”又引申指混淆。《论语·阳货》:“恶紫之夺朱也。”引申指裁定。清洪昇《长生殿·埋玉》:“待我奏过圣上,自有定夺。”人名用字。夺簋:“夺乍宝𣪘。”以上读duó。古地名,在齐鲁,读duì。通“”,实现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君试遗其女乐,以夺其志。”(张标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19:07:4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