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文编》761页《汉语字形表》447页《战文编》775页《说文》246页《篆隶表》837页
指事字。郭沫若认为金文孔字下为子,上为指事符号,指示小儿头角上有孔。本义应为洞穴,窟窿义。《山海经·海外西经》:“一臂国,在其北,一臂﹑一目﹑一鼻孔。”由本义引申为空阔,深远义。《淮南子·精神》:“孔乎莫知其所终极。”由洞穴义引申为大﹑通达义。《老子》第二十一章:“孔德之容,惟道是从。”孔作副词表程度,相当于“很”﹑“甚”。《诗·小雅·鹿鸣》:“我有嘉宾,德音孔昭。”(昭:明也)还作量词。用于洞穴﹑桥洞﹑窑洞﹑油井等。如:十七孔桥。春秋“孔”字承袭两周金文的写法,但上面的指事符号渐脱落为乙,近代亦写作“𡤿”,后统一为“孔”。(胡伟 郭敏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