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《甲文编》357页《金文编》601页《四声韵》57页《郭店》97页《说文》127页《银雀山》221页
构形不明。商周古文字“子”上从“丰”,战国文字讹为
﹑
,《说文》小篆始从𣎵。本义指草木茂盛的样子,音bèi。《说文》:“孛,𢍚(彙)也。”(“𢍚”下云:“艸木𢍚孛之皃。”)《集韵·勿韵》:“孛,艸木盛皃(貌)。”三国魏曹丕《柳赋》:“上扶疏而孛散兮,下交错而龙鳞。”引申指光芒四射的彗星。《集韵·队韵》:“孛,一说彗星也。”《公羊传·昭公十七年》:“有星孛于大辰。孛者何?彗星也。”又引申指人发怒变色的样子,音bó。《说文》:“孛,人色也。从子。《论语》曰:‘色孛如也。’”徐锴系传:“言人色勃然壮盛,似草木之茂也。”《集韵·没韵》:“孛,色恶也。”这个意思后来写作“勃”。《论语·乡党》:“色勃如也。”(冀小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