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120页
形声字。从木,義声。1.音yǐ,整船靠岸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,乌江亭长檥船待。”裴骃集解:“应劭曰:‘檥,正也。’如淳曰:‘南方人谓整船向岸曰檥。’”后因“檥船”之义而改“木”旁为“舟”旁,写作“艤”。《广韵·纸韵》:“艤,整舟向岸。檥,上同。”南朝宋颜延之《祭屈原文》:“艤舟汩渚。”《旧五代史·五行志》:“七月,洛水泛涨,坏天津桥,漂近河庐舍,艤舟为渡,覆没者日有之。”新中国成立后,“義”简化为“义”,“艤”类推简化为“舣”。2.音yí,用作标记的木柱。《说文》:“檥,干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《释诂》曰:‘桢﹑翰﹑仪,干也。’许所据《尔雅》作檥也。人仪表曰干,木所立表亦为干,其义一也。”《广韵·纸韵》“檥”字下注:“《说文》鱼羁切,干也。”(冀小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