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文编》727页《战文编》734页《说文》224页《篆隶表》774页
形声字。从水,它声。江水的支流。《尔雅·释水》:“江有沱,河有灉,汝有𣸣。”《诗·召南·江有汜》:“江有沱,之子归,不我过。”毛传:“沱,江之别者。”又,古水名。凡三:1.指四川省郫县的古湔水,约为今之柏条河。《说文》:“沱,江别流也,出㟭(岷)山东,别为沱。”2.指湖北省枝江县百里洲北,今长江正流一段。或以为即此段至江陵县东流,经监利县﹑沔阳县入汉之古夏水。又,《正字通》:“沱,涕垂貌。”《易·离》:“出涕沱若,戚嗟若。”以上诸义读tuó。又音duò。《集韵·哿韵》:“沱,水皃。”又音chí,后作“池”。《集韵·支韵》:“沱,穿地鍾水。亦作池。”赵孟壶:“遇邗王于黄沱。”邗王,即吴王。黄沱,《左传》作“黄池”。(王逸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