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235页《汉印徵》卷11,12页《篆隶表》807页
形声字。从水,夋声。挹取。《说文》:“浚,杼(抒)也。”段玉裁注;“抒者,挹也,取诸水中也。”又,《玉篇·水部》:“浚,深也。”《诗·小雅·小弁》:“莫高匪山,莫浚匪泉。”毛传:“浚,深也。”引申为疏浚﹑加深河道。《春秋·庄公九年》:“冬,浚洙。”杜预注:“浚,深之。”又,《方言》卷六:“浚,敬也。”《书·皋陶谟》:“日宣三德,夙夜浚明有家。”汉武威医简80乙:“浚去宰(滓)。”义同“沥”,过滤。谓滤去渣滓。又,古水名,春秋时卫邑。(王逸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