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鑊 |
字源 | 形声字。从金,蒦声。甲骨文中习见鑊字。于省吾主编《甲骨文字诂林》“”字条后姚孝遂按语:“按:字当释‘镬’。《汉书·刑法志》:‘大辟有凿颠抽脅镬亨之刑’,颜注:‘鼎大而无足曰镬,以鬻人也’。《淮南·说山训》‘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’,高注:‘有足曰鼎,无足曰镬’。契文从鬲,皆有足。……罗振玉谓‘或加,象水形,所以煮也。隻即獲字,或省隻作隹’。然则契文当为会意字,而非形声。”“《诗·葛覃》‘是刈是濩’,毛传:‘濩,煮之也。’《尔雅·释训》同。《释文》本‘濩’作‘鑊’。孙炎注以为‘煮之于镬’故曰‘镬煮’,实颠倒本末。‘镬’之本义为煮,故引申之煮物之器曰‘鑊’,‘镬’乃后起之形声字。”“卜辞云:‘贞,叀镬。’,‘贞,叀镬。’‘镬’为动词,当为祭名,谓煮物以祭,其用同于‘濩’。”镬在甲骨文中的形体为会意字,至西周金文已变为从金蒦声的形声字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