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邪纽、之部;邪纽、志韵、祥吏切。

《金文编》208页《汉语字形表》119页《楚系简帛》260~261页《类编》65页《篆隶表》208页《说文》67页《睡甲》46页《隶辨》501页

会意兼形声字。西周金文作从又从之,之亦声。形旁又为手之象,表示寺字本义与手有关;形旁兼声旁之本指事字,表示脚趾到达某地,其在寺字中既表示手之所之,又表声,寺与之为齿舌邻纽﹑之部。两个部件结合会手之所之,即持取意。春秋时构件又或作寸,又与寸属于形义皆近偏旁之互用。战国时形旁又或加口,或承春秋作寸,或从西周仍作又;声旁之已远离象形,作等。《说文》厘定作从寸,之声(之亦表义)。隶变后楷书作寺,主要是笔势变化。本义为持取,即“”的本字﹑古字。《石鼓文》:“秀(㨨,抽也)弓寺射。”马王堆汉墓帛书《十六经》:“除民之所害,而寺民之所宜。”通“”,季节。《长沙子弹库楚帛书》:“三寺是行。”通“”,侍从。云梦秦简《秦律十八种·传食律》:“上造(秦爵第二级)以下到官佐﹑史毋(无)爵者,及卜﹑史﹑司御﹑寺﹑府,䊪(糲)米一斗。”《包山楚简》2.209:“出内(入)寺王。”通“”,等待。云梦秦简《日书》甲种:“寺其来也。”马王堆汉墓竹简《天下至道谈》:“不寺其庄(壮)”。通“”,《说文》训“附庸国”,故址在今山东济宁。寺季故公𣪘:“寺季故公乍宝𣪘。”通“”,痔疮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足臂十一脉灸经·足》:“脽痛,寺生。”通“”,依仗。𠫑羌钟:“武侄寺力。”(勇武坚定,凭借实力)马王堆汉墓帛书《老子》甲本:“(生而)弗有也,为而弗寺也。”通“”,心志。马王堆汉墓帛书《十六经·正乱》:“盈其寺。”《说文》训寺为廷,即官府﹑朝廷,是假借义,寺庙是廷的引申义。(张标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5/2/4 18:44: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