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金篆》695页《说文》208页
会意字。从𡰥(夷),从又(右手),从火,表示用手持火熨烫织物使平展。本义为熨平。《说文》:“尉,从上案下也。从𡰥﹑又,持火以尉申缯也。”后“尉”多借用为官名,如“太尉”﹑“都尉”﹑“县尉”﹑“上尉”﹑“中尉”等,读作wèi;又借用为姓氏,读作yù。为区别词义,人们另造了一个从火﹑从尉﹑尉亦声的“熨”字来表示它的本义,读作yùn。早期文字左上为“𡰥”(“夷”的古字,义为平),左下为“火”,右为“寸”(从“又”附一画,与手有关);小篆结构略有变化,上为左“𡰥”﹑右“又”,下为“火”;后字形沿袭早期文字的结构,只是𡰥中的“二”与“火”合成“示”,写作“尉”。(郭小武 叶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