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Images/ziyuan/pu/20145040bxmp.png)
《睡甲》137页《说文》175页《篆隶表》609页
形声字。《说文》:“屏,屏蔽也。从尸,并声。”钱坫斠诠:“《系传》无此字。广部有庰,亦云:‘蔽也。’此恐后人所加。”邵瑛群经正字:“屏,屏蔽也。庰,蔽也。二字音义俱同,盖一字也,今经典有屏无庰。”张舜徽约注:“此字本但作庰,作篆者引其首画而成屛,……故二体并行,屏蔽双声。”但睡虎地秦墓竹简已有屏字,说明屏字并不是后产生的,屏也不是由庰字讹变而来。而古文资料中未见庰字,庰也许由屏字而讹变的。但是屏字用为当门的牆(即照壁)﹑用为屏蔽之义,皆与字形结构不符,可能都不是屏字字形结构所表现的词义,即不是屏字的本义。先秦时代可能借并为屏蔽之义,后来又借屏为屏蔽之义。屏,三体石经古文正作并。《国语·吴语》:“王背屏而言,夫人向屏。”韦昭注:“屏,寝门内屏。”此用屏字初始之义,引申为屏障﹑屏蔽之义。《诗·大雅·板》:“大邦维屏。”(周宝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