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骨文字典》1206页《说文》236页《篆隶表》807页《隶辨》640页
形声字。从水,鹿声。使干涸。《玉篇·水部》:“漉,竭也,涸也。”《礼记·月令》:“是月也,毋竭川泽,毋漉陂池,毋焚山林。”又,五代徐锴《说文解字系传》:“漉,一曰水下皃也。”《广雅·释言》:“漉,渗也。”《广韵·屋韵》:“漉,沥也。”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:“夫骥之齿至矣,服盐者而上太行……漉汁洒地,白汗交流。”引申有过滤之义。又,《说文》:“漉,浚也。”见“浚”条。又,水名。即湖南东部之“渌水”。《说文》:“渌,漉或从录。”按:同音假借,义不尽同。参“渌”条。漉所从声符甲骨文从“麋”作,于义无别。(王逸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