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说文》231页《篆隶表》794页
形声字。从水,徵省声。澂字形体变化主要在中部“”形。汉代文字较篆书或少一横,或将篆书上部平置讹作“山”形,至楷书又讹下部之“壬”为“王”而保留其上一横,遂成今形。《说文》:“澂,清也。”段玉裁注引《方言》曰:“澂,清也。澂﹑澄古今字。”或以为非。今通作“澄”。《楚辞·九章·惜往日》:“君含怒而待臣兮,不清澂其然否。”又用为动词,使澄清。《后汉书·儒林传赞》:“千载不作,渊源谁澂?”按:用为澄清义,今作“澄”。姓名用字,如清吴大澂,仍用“澂”。汉印“左澂”,人名。(王逸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