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文编》177页《金文编》257页《古文典》404页《说文》227页
形声字。始见于商代甲骨文。从水﹑从隹,(古文宫字,或以为辟雍字)声。《说文》:“从水,雝声”,乃据小篆为训。或省作口,或省水,于义无别。金文构形与甲骨文略同。小篆为讹变形体﹑为楷书所本。《尔雅·释水》:“灉,反入。”郭璞注:“即河水決出又还入者。河之有灉,犹江之有沱。”又,水名。凡三:1.即古汳(汴)水流经河南商丘虞城的一段,又作“雝”水。后堙。《说文》:“灉,河灉水,在宋。”2.《尔雅·释水》:“水自河出为灉。”故道在今山东省西部﹑河北省东部一带。今堙。3.源出山东省菏泽县境,东北流经郓城入黄河。又名“赵王河”。甲骨文﹑金文中或用为地名﹑人名。金文或假借为“壅”﹑“饔”。又,同“雍”,例不备举。(王逸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