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金篆》690页《说文》207页
象形字。像物体燃烧时发出的光﹑焰之形。本义是火﹑火焰。《合集》2874:“丙寅卜,𣪊贞:其有火?”(丙寅日占卜,𣪊贞:会有火?)《合集》11503:“有新大晶(星)並火。”可能指的是火星。《书·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(靠近),其犹可扑灭?”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有圣人作,钻燧取火,以化腥臊。”“火”的引申义较多,由火焰引申为着火﹑火灾等义,由火焰又可引申为火把﹑火炬﹑火药﹑枪炮弹药等义,由火的颜色可引申为火红色,由火的旺盛引申为兴旺或暴躁﹑怒气,由着火﹑火灾的刻不容缓引申为紧急,兹不详述。火可以取暖,又可以照明,尤其可以烧烤食物,使生食转为熟食,使人类卓然超越于其他动物之上,向文明社会挺进。甲骨文字形像物体燃烧时光﹑焰迸射之形;战国文字将火形拆成了四笔,但还保留了一点光﹑焰上冒的样子;其后的字形与战国文字一脉相承。(郭小武 叶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