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:

 

汉字
字源

guó见纽、职部;见纽、德韵、古或切。

《金文编》1257页《金文编》826页《金文编》426页《汉语字形表》238页《古陶徵》53页《说文》266页《说文》129页《篆隶表》409页

形声字。从囗,或声。“國”之初文作“或”,始见于西周金文,会意字。字形1从﹑从象征疆域领土,为“柲”(兵器之柄)之初文(参见八部“”字条),表示以武器守卫;字形2从,像“或”有四至;字形3省去中左右两竖笔,字形4又将上面的横笔与相交而成“戈”字(为后世文字所本)。因借用为或然之“或”及疑惑之“或”,遂加“囗”旁作“國”(字形5),或加“邑”旁作“𬪇(《金文编》826页,师㝨簋)以表示本义;战国文字中又出现了加“土”旁的“域”(字形7,三体石经古文)和加“宀”旁的“󷄵(《郭店》112页,郭店楚简《缁衣》),均为形声字。其中“𬪇”﹑“󷄵”二字后世不再使用,“或”﹑“域”﹑“國”则分化为三个不同的字(《说文》:“國,邦也。”戈部:“或,邦也。……域,或又从土。”是“或”﹑“域”﹑“國”古本一字)。本义指疆域,地域。这个意思后来写作“域”。引申指地区,区域。何尊:“武王既克大邑商,则廷告于天,曰:余宅兹中或(國),自之辥民。”(中國:指周王朝疆域内的中心地区,即洛邑。辥:治理。)《书·洛诰》:“作新大邑于东國洛,四方民大和会。”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。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:“大宰之职,掌建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國。”贾公彦疏:“《周礼》凡言邦國者,皆是诸侯之國。”秦公钟:“我先且(祖)受天命商(赏)宅受或(國)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昔武王克商,光(广)有天下,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,姬姓之國者四十人,皆举亲也。”后泛指国家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道dǎo千乘之國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也指国都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:“先王之制,大都不过参sān國之一。”(参國之一:国都的三分之一)《史记·乐毅列传》:“轻卒锐兵,长驱至國。”“國”俗书作“囯”,始见于北齐宋敬业造像,从囗﹑从王,会“囗中有王”之意。在宋元以来的一些小说戏曲刻本中,“國”字多写作“囯”(见《宋元以来俗字谱》41页)。新中国成立后,“國”简化为“国”(在“囯”中加点儿而成)(冀小军)

随便看

 
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

 

Copyright © 2004-2024 Newd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更新时间:2024/9/21 10:44: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