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金文编》265~266页《郭店》71页《说文》82页《汉印徵》卷4,9页
象形字。初文本像乌鸦之形。本义是指乌鸦。《说文》:“烏,孝鸟也。”(旧谓乌鸦反哺,故又称之为孝鸟)《诗·邶风·北风》:“莫赤匪狐,莫黑匪乌。”因为乌鸦的羽毛是黑色的,所以“乌”可引申有黑色义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:“值岁凶旱,艾为区种,身被乌衣,手执耒耜,以率将士。”这里“乌衣”即指黑色的衣服。由黑色义又可引申为抹黑义。元关汉卿《玉镜台》第四折:“貌赛过神仙洛浦,怎好把墨来乌?”在金文中,“乌”字均用其假借义。何尊:“乌(呜)虖(呼),尔有唯(虽)小子亡(无)识。”(呜呼,你虽是小子未能深知天命)这里“乌”假为叹词,相当于“呜”。文献中也有这种用法,如《左传·襄公三十年》:“乌(呜)乎(呼),必有此夫!”金文中“乌”还可假为介词,用来引出动作的对象﹑地点等,这时其用法相当于“於”字。中山王方壶:“则(上)逆乌(於)天。下不(顺)乌(於)人施(也)。”(这样就上逆于天命,下不顺于人心)参见“於”字条。(齐航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