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ián泥纽、真部;泥纽、先韵、奴颠切。
《甲文编》310页《金文编》502页《金文编》504页《汉语字形表》279页《说文》146页《睡甲》110页《篆隶表》482页《金文续编》165页
会意兼形声字。甲骨文作“”,像人负禾之形,表示丰收﹑收获等义。“人”也用为声符。“人”古音为日纽﹑真部字,与“年”古音接近。甲骨文中用为本义。“癸卯卜,大贞:今岁商受年。”(《合集》24427)金文作“”,从禾,从人。或作“”,从禾,从千。西周金文中多用为“年岁”之年。颂鼎:“颂其万年眉寿,畯臣天子,灵终。”(《集成》5.2827)战国文字中则多从“禾”,从“千”及其变体,与《说文》小篆接近。“千”亦用为声符。“千”为清纽﹑真部字,也与“年”古音相近。秦汉文字进一步简化,多作“”,象形意味趋淡。至于楷书,则就完全写作“年”了。《说文》:“秊,谷孰也。从禾,千声。《春秋传》曰:大有年。”天文历法与农业生产一向关系密切,古代生产水平较低,谷物一年一熟,因此周人以谷物成熟一季为一年。有时即以“年”代替“谷物”之义。《吕氏春秋·任地》:“有年瘗土。”高诱注:“年,穀也。”也引申为“寿龄”﹑“年龄”等义。《吕氏春秋·下贤》:“子产相郑,往见壶丘子林,与其弟子坐,必以年。”也泛指“时间”﹑“年代”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:“当年不能究其礼。”也假借为“佞”字。(王志平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