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 | 庚 |
字源 | 象形字。所像之物不明,字形似两手持某器之形,高亨《文字形义学概论》认为是古代的筛糠器。“庚”字最早见于商代金文,作“”,象形意味非常重,甲骨文则将顶端作分叉状,写作“”或“”,此后一直到秦代小篆,字形没有大的变化。秦隶将左右部分变作不对称,右侧的平直化而左侧的不变,作“”。发展到东汉时又将上部的两斜笔变为一横,其上再加一点作“”。最后,楷书将中间的竖笔变为人字形,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“庚”字。早在甲骨文中,“庚”就已经假借作天干第七位的名称。古人将干支与五行﹑五方﹑五味及五常等相配,故“庚”又被赋予“金”﹑“义”等含义。农历夏至后第三庚日为初伏,第四庚日为中伏,第五庚日为末伏,所以“庚”又成为“伏天”的代称。此外“庚”还有道路﹑道理﹑更替﹑偿还等义,疑均为假借义。 |
随便看 |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