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án泥纽、元部;泥纽、寒韵、那干切。
nàn泥纽、元部;泥纽、翰韵、奴案切。
nuó泥纽、歌部;泥纽、歌韵、囊何切。
《金文编》264页《汉语字形表》149页《战文编》241页《睡甲》55页《说文》180页《四声韵》19页
形声字。从隹,堇(jǐn)声。形旁隹为禽鸟之象,表示难的本义与鸟有关。西周时始见难字,声旁作,是堇之讹,此种结构在战国时出现不少,但后代没有得到传承。而与它相近的另一种形式,可以或为代表,却成为后来发展的大宗,尽管也出现了如“”﹑“”等异体,但多数字最后到楷书作難,成为正体,简化作难。难字始见于明《薛仁贵跨海东征白袍记》及《兵科抄出》,采用的是以记号代替声符的作法。本义是鸟,罕见用例。经常假借作不容易﹑困难。殳季良父壶:“其万年霝(令)终难老。”《诗·鲁颂·泮水》:“既饮旨酒,永锡难老。”以上读nán。引申指灾难。《左传·庄公三十年》:“鬬穀於菟为令尹,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。”又指责难,诘问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于禽兽又何难焉?”孙奭疏:“既为禽兽,于我又何足责难焉?”以上读nàn。指茂盛。《诗·小雅·隰桑》:“隰桑有阿,其叶有难。”朱熹集传:“难,盛貌。”以上读nuó。通“乱”,变乱。《列子·说符》:“民果作难。”殷敬顺释文:“(难),本作乱。”通“叹”,叹息。《诗·曹风·下泉》:“忾我寤叹,念彼周京。”阜阳汉简《诗》作“难”。(张标)
汉字字源辞典收录13864条汉字词条,基本涵盖了常见汉字的字源解析,是汉字研究的必备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