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金篆》700页《说文》210页
形声字。从火,戠声。本义为火旺盛。《说文》:“熾,盛也。”西周中期墙盘:“櫅角炽光。”“炽”“光”连文。汉王充《论衡·论死》:“火炽而釜沸,沸止而气歇,以火为主也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勖学》:“火则不钻不生,不扇不炽。”由火旺盛引申为燃烧,由火旺盛又引申为兴旺﹑昌盛﹑强盛。金文上为“戠”声﹑下为一人用双手举皿之形(当即“異”(异)字:既取其形,有高举之意;也取其声,古与“熾”同)。《说文》古文左上及右为“戠”省,左下为“火”;小篆则为左右结构,左“火”﹑右“戠”,楷书承之。现代汉字简化时,将“戠”作为简化偏旁简作“只”,“熾”因此类推简化为“炽”。(郭小武 叶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