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甲文编》33~34页《甲金篆》68页《金文编》54页《说文》29页《战文编》9页《马王堆》42页《甲金篆》68页
形声字。《说文》:“牡,从牛,土声。”原为会意字。甲骨文中“丄”用以表示雄性之家畜或兽类,结合表示不同兽类的形符,分别形成表示雄性之牛、羊等的专名用字。“牡”本义是公牛。《粹》396:“辛巳贞,其𠦪生于妣庚、妣丙牡、、白豭。”(辛巳这天贞问:应该用牡牛、牡羊、白色的公猪向妣庚、妣丙祈求生育吗?)剌鼎“用牡于大室”指用公牛作牺牲祭祀先祖。后引申为雄性动物之通称,取代其他表雄性的专名用字。《诗·邶风·匏有苦叶》:“雉鸣求其牡。”至战国时代,字所从之“丄”由于演变得与“土”形近而被改造成声符“土”。(陈英杰)